
在教学的殿堂里,有这样一位教师:她将热情倾注于课堂,耐心引导学生,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的思想。她就是商学院的薛国红老师,一位从教已有14年的资深教师,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教育厅、学校主办的各类教学竞赛,获得“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。通过以赛促学,教赛结合的方式,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,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;主持、参与省部级、市厅级、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10余项,累计发表论文20余篇,3次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。她不仅是学生们心目中的知识传授者,更是引领她们思维发展的灯塔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热爱教学的引路人,了解她如何在三尺讲台上诠释教育的真正意义。
坚定的教学信念
薛老师坚信,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,更是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动力。她说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而我能做的,就是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。”她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启发式教学,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,而不是仅仅将知识灌输给她们。在她看来,学生的学习动力源于对知识的渴望,而不是外界的压力。因此,她的课堂上,学生们从来不是被动的接受者,而是积极的参与者,思维的探索者。她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,认真钻研教学大纲、课程标准和教材,认真备课、授课,针对本专业的课程特点大力推行和采用案例教学法、项目教学法,应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,同时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,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,深入发掘财会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,发挥课程育人功能,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。学生对课程教学评价较高,薛老师曾多次获得学院授予的“优秀教师”及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”称号。
多样化的教学方式
作为《会计信息系统》本科示范课建设的负责人,她在教学改革工作中,以学校的“应用型、开放式、新体验”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,基于技术应用逻辑、工作行动逻辑重新设计课程结构。按照“工作任务课程化,教学任务工作化,工作过程系统化”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原则和“真实职业环境、真学、真做、掌握真本领”的课程建设导向,解构学科教学体系,重构行动教学体系,构建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。改造教学情境,打破单一的学习模式、课堂化教学环境,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,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、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。坚持以学为中心,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,不断革新教学方法,打破学科型课程教学以知识灌输、学生被动接受、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,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、学生主动构建,融教、学、做一体的实施方式;以学生为中心,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,尊重每个学生的职业成长体验,完成从明确任务、制定计划、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整个过程;探索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,注重能力取向和综合素质考核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教育的延续与展望
2017年-2023年任会计学专业负责人,认真、积极参与完成专业建设相关工作。持续关注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最新发展成果和发展动态。通过参与各行各业企业调研,分析企业对财会人才素质需求,按照职业核心能力,以《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》为指导标准,以学生能力产出为导向,负责制定会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。薛老师从教十四余载,始终不改对教学的热情。在谈到未来时,她充满信心地表示:“教育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。未来的路上,我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,如何将更多前沿知识融入教学,让她们不仅在学术上取得进步,更在做人上有所成长。”薛老师深知,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灵魂的塑造,而她愿意在这条路上,继续前行,做学生们永远的引路人。